查看原文
其他

寻访淄川27个传统古村落,寻找散落在光阴中的乡愁故事

2016-05-10 zcwhly 淄川文化旅游

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已日渐消逝

但在群山之间或清溪之畔

却隐藏着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


村里有走过千年或百年的石板路

沉淀着岁月光阴

传统风格的大院古楼

曾经有过辉煌显赫

如今宠辱不惊的淡看云卷云舒

门前的古井里

倒映着偶然一遇的影子

村里的老人闲聊着,拉着家常……

仿佛让人回到小时候的记忆

淄川区现有国家传统古村落2个,省级传统古村落(共三批)25个,淄川的传统古村落资源,在全省都是绝无仅有。

你想去哪些古村落走走?不知道她们隐匿何处?没关系,文旅君精心为您推出淄川区古村落位置示意图。

你对哪些古村落最感兴趣?在文末用投票告诉文旅局吧(非关注也可投票)。如果您有关于这些古村落的资料想与大家分享,就赶紧“骚扰”文旅局吧!


洪山镇


(洪山镇古村落位置示意图)

蒲家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蒲家庄,600多年的历史,村内保存着完整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乡土村落。

这里是清代著名文学家、世界短篇小说之王、《聊斋志异》作者蒲松龄的故乡,因一部《聊斋志异》而声名远播。

村庄原有土围墙,并建有四个村寨门,现保留有北门“景徵”,西门“平康”,东门“仙乡”及村北、村东原围墙100余米,呈段状分布。

村中现有百年以上的建筑6座,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“蒲松龄故居”。

三棵古槐盘根错节耸立路边,记载着蒲家庄的变迁。

土峪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600多幢民居,全部是石头垒砌。

该村三面环山,海拔400多米,石筑民居建筑群就坐落于土峪狭长的谷底和谷坡。

村内保留着始建于1885年的天主教堂。


太河镇


(太河镇淄河片区古村落位置示意图)

小口头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小口头村位于淄川城区东南约32公里,淄河东岸的马鞍山下,明代建村。因在搁笔寨下峪口,初名搁笔口头,清初因与大口头毗邻以大小称小口头。村内辖三大山(红色教育基地马鞍山,著名驴友爬山线路搁笔寨、孟梁台)六大溜,地形多样。战争年代有70余人参加革命,红色历史资源丰富。 

池板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池板村地处幸福溜上游,始建村于明初。由于村处地形似匙(当地人读chi),初名匙板,后以谐音改称池板。

这里是池梨的发源地;这里有六七百年的大槐树,直径近两米;这里民风古朴,民房多为石头房,村路全部都是青石板;这里到鹿角寨较顺,是驴友们户外驴行较经典的线路之一。

西股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西股三面环山,油篓寨,黑虎寨,鹿角山,三座奇山高度均在八百米以上。

村庄依山而建,路是石头路,房是石头房。

村南三眼泉水清澈不竭,被誉为神赐灵泉。

顺天姑庙香火旺盛,三棵古柏枝叶繁茂,最为古老是至少2500多年前栽种下的汉柏。

孟家筷子、灵泉传说......故事传说让这里充满了神秘色彩。

涌泉村

(第二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自然风光秀美,沿着齐长城探寻往日战争的硝烟,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这里流传。

电视剧《马向阳下乡记》在这里取景拍摄,大槐树、大槐树村委会、古宅、古街等剧中场景都到寻到。

双井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梦泉村

(国家传统古村落)


梦泉村,是由孙膑梦泉而得名。

梦泉村所处地理位置恰好是古代齐、鲁两国的交界处,这里曾经是春秋齐国屯兵守卫的边防。

作为孟姜女传说的产生地,梦泉村仍有村民能较完整地演唱古老的歌谣《十哭长城》和《孟姜谣》。

除了美丽动人的传说,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。



(太河镇峨庄片区古村落位置示意图)

西石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鲁子峪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明前期建村。村居山峪似耧斗,初名耧斗峪,后以其多出读书人更称孺子峪,1912年以后谐音称鲁子峪。

石安峪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《淄川区志》记载,石安峪位于峨庄西北3公里处,建村于明初,因村处峪中,其北有一巨石形似鞍,初名石鞍峪。曾以姓氏称单(shan)峪,后以谐音演化为石安峪。

春天,连翘花金黄一片;秋天,黄栌红叶层林尽染,形成了红叶迎秋、林果丰硕的壮观景象,给人一种“叶满山,红满山,红叶满山题诗筏,万类竞霜天”的感觉。

柏树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约于元代建村。村子最早名为康家庄,后因为村舍均建于街道一侧曾被称为“半边店子”。明朝时期,因为村旁有古柏一株,遂改称柏树村。清末时期称为柏树头,1912年重又称为柏树村。

这里群山绵延,丘岭起伏;村落古朴,房屋依山而筑,下用石块砌成,上用茅草封顶,凝重厚实;石板小街,弯延曲折;有千年古柏、石房子、石板路、伪军据点、大圆房、义坡碑等自然人文景观、遗迹;石碾石磨,裸露街头。

下岛坪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依山傍水,千年古槐、九棱十八股千年古柏、李氏碑谱、58年修建的跃进古桥、古井等建筑。

道路均为石板路、石台阶或石砌路面,建筑特点为平砌,屋顶呈人字行,屋面多为麦草和茅草,屋正面有挑翅、弯口等,建筑工艺朴拙、精良。

村北有山寨2处,初期用于屯兵,后用于百姓躲避战乱、瘟疫等处所,村落保持基本完好。

西岛坪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村庄建于明代以前,任姓先祖在此建村,村子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谷中。

有吊河顶山寨、南、北乌纱帽、双龙谷、生态谷森林、有待开发的溶洞等自然景观,有李吉清的传奇故事、玄武庙古村落等人文景观,上千株百年百年的柿子、软枣、杏树、虬枝盘桓的车梁树、红枫叶、连翘等等。

下端士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明初建村。村旁原有大椴树一株,初名椴树村,后因在峪中同时建两村,该村以地势低称下椴树,清初以谐音演变为下段士,后又以同音演化为下端士。

上端士村

(国家传统古村落)


山村四面环山,石头小巷古朴幽静,颇具历史风韵。村内有早年石头修造的小水渠,雨水多的时候山泉水会顺着石街、石巷流淌,古老的石屋,古巷放佛写满了文化韵味。每年到这里写生、摄影的人络绎不绝。

上端士村已整体搬迁,留下来的老房还是那些老房,旧巷还是那些旧巷,草屋、石檐、石碾、石磨依然原汁原味地漫溢着岁月固有的旋律和特有的风韵,它们没有被山外的喧嚣所惊掠,远离了城市的繁华,拥有着一份特殊的宁静。

土泉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有错落别致的石砌建筑、古朴的民风民俗,有悬羊击鼓的美丽传说,有悬羊山、狼石峪、千年流苏树、流苏泉、千年古槐等人文景观。特别是现存的千年流苏树,每年五一左右盛开,满树雪白,香气四溢,整个村庄笼罩在花香的世界中。

王家庄村

(第二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王家庄发现的王氏墓碑和王定宝故居这些文物和旧址,为佐证《王定保借当》这一故事的原形出于峨庄乡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纱帽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纱帽村原名杀马村,在明朝天启年间的石碑确有记载。村口有一小山,酷似乌纱帽,便改为“纱帽”。“纱帽”也寄托着村民们希望后人考取功名,光宗耀祖的愿望。

纱帽村有3处古建筑群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,其中,蟠龙山庙群和关帝庙都建于明代,齐长城建于春秋时期。村内传统建筑占整个村庄的80%。

美丽纱帽村流传着李半仙、纱帽峰、杀马等故事和传说,丰富人文景观有玄武庙、药王庙、玉皇殿、关帝庙、李氏古楼等。

罗圈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罗圈村这座元末明初立村的古朴山村,具有浓郁的红色文化元素,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博山、淄川、益都(青州)、临朐四县联合办事处和八路军医院所在地,至今旧址仍存,残破的院落中,古树参天,镌刻着时代印痕的石屋、石磨仿佛在静静守候着那段峥嵘岁月。

杨家庄村

(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杨家庄村现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民居100余座,面积15000余平方米,有项羽卸甲传说,以及书房楼、倒掉台、白衣奶奶庙等人文景观。村庄四周山林密布,村前小河终年流淌,多处山泉分布于山林之中,有500年以上古槐2株,百年以上古树500余株。春赏白菜花、槐花,秋赏红叶是其特色。

下雀峪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地处五县交界处(淄川、博山、沂源、临朐、青州)。古时候,由于山高植被茂盛鸟雀特别多而获名雀峪,因村庄上面还有个小村庄,所以称上雀峪和下雀峪。村内传统建筑占整个村庄的80%,民居与庙宇皆建于明代,建筑规模分别为1万平方米和300平方米。


(太河镇太河片区古村落位置示意图)

方山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清中期建村。西临方山,村以山名。


罗村镇
大窎桥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昆仑镇


张李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张李村王家大院,位于昆仑镇张李村。建于清末民初。建国后被用作粮库。

刘瓦村

(第二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寨里镇


南峪村

(第二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背靠扎山,依山环水,自明代初年建村至今,南峪村依然保持着丁字形的格局。站在高处鸟瞰,整个村落位于三条山谷之中,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。

传统青石砌成的房屋,储粮的仓囤已然成了村里宝贵的遗产。

扎山山势陡峭,巍峨耸立,气势非凡,山古景活,古迹繁多。

苗峪口村

(第三批省级传统古村落)




微信ID:zcwhly
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